背景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视频创作中的应用也逐渐从辅助工具向主导创作方向迈进。
目标
迪思视频中心通过创作AI电影短片《无闻》,力求探索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深度应用, 探索AI创作在影视工业化流程中“从辅助到主导”的可能性边界,用作品打破固有认知,证明:
• AI可以辅助完成复杂叙事与情感表达;
• 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工业化生产。
AIGC与传统特效相结合,快速产出高质量素材
挑战
• AIGC技术尚未完全成熟,AI生成的素材具有“抽卡式随机性”,质量波动较大,给影片的叙事连贯性和风格一致性带来挑战;
• 传统的影视制作流程在处理AI生成的素材时常常缺乏灵活性,无法有效地融合AI与传统特效技术;
• 公众对AI创作的认知偏差:仍然认为AI创作的作品缺乏温度与情感,质量较低。
执行
迪思创作AI影片《无闻》,打破传统时空穿越题材对"英雄史观"的依赖,将历史变革的推动力归于无数未被史书记载的平凡个体;同时采用“双线误导叙事”结构,明线展示未来人穿越古代挽救书生的高概念设定,暗线埋藏书生选择教书育人的微小决定最终通过文脉传承影响了千年后的历史,表达“真正改变历史的是书生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最终通过千年后的群众觉醒场景完成主题闭环,实现“历史由人民书写”的价值观升维。
在创作过程中,迪思视频中心突破传统影视制作的局限,采用了“AI原生+传统技术补位”的混合工作流。
• 建立视觉基准库:对Midjourney生成的水墨场景素材标注“笔触密度/光影角度”参数,并通过参数继承提升后续批次的风格一致性。
• 传统技术补位:针对AI视频动态薄弱环节,用Blender/C4D对AI二维场景进行摄像机反求与场景跟踪,重建三维运镜空间,解决动态连贯性和视觉效果不足的问题。
• 动态分镜重构:打破传统的“分镜指导后期”原则,采用“生成-筛选-优化”的循环工作流,根据每日AI生成素材的质量波动,实时调整后续场景的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
效果
影片《无闻》在第九届中国内容营销高峰论坛首发及上线后,迅速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影片观看量突破百万,社交平台的互动量(点赞、评论、转发)显著提升,观众普遍对影片的创意和技术表现给予好评,尤其是对其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的结合给予高度评价。AI创作流程也显著提高了制作效率(制作周期缩短60%),并验证了技术可自主完成镜头语言优化的“AI导演助理”模型。